《燈火闌珊》以霓虹燈工藝作比喻 導演曾憲寧:「可以消亡,但不要遺忘!」

香港曾因霓虹燈街景而聞名於世,然而隨著社會變遷,種種霓虹燈清拆工程陸續展開;最後,霓虹熄了,舊日那個五光十色的璀璨夜香港也跟著悄悄落幕。著迷於霓虹美學的新銳導演曾憲寧,便想到以一個關於丈夫離世的故事,把這日漸式微的霓虹工藝紀錄下來,這就是《燈火闌珊》的緣起。電影最後由張艾嘉、任達華、周漢寧與蔡思韵主演,更找來從事霓虹工藝接近六十年的唐師傅當顧問。

曾憲寧坦言自己是抱著感恩的心態與多位重量級前輩合作,也讚歎當中的火花,「睇佢哋演出會覺得好輕鬆,好駕輕就熟,好似冇乜嘢需要準備,一埋位就演到。但原來佢哋唔係『冇準備』,因為佢哋大半世人都在演戲,『冇準備』其實係來自佢哋本身已經『準備』咗成世。」導演補充,譬如華哥(任達華),拍攝前他會刻意去刮痧,因為霓虹燈師傅雙手會有很多傷痕,他會想辦法令到自己的身體更似一個霓虹燈師傅。張姐(張艾嘉)也一樣,所有細節她也十分看重,就是為了演活這個角色。「所以,演技同霓虹工藝好相似,都需要經年嘅練習。」劇組抓緊演技與工藝間碰撞出火花,塑造出一個浪漫的光影世界,將城市駐足於霓虹間。

霓虹熄了 城內漸冷清

看著現時的香港,舊日「東方之珠」的美譽好像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只見城內處處是遺美,凡可清可拆的都敵不過消亡的命運,曾憲寧感慨地說:「香港近年失去嘅嘢可真的數之不盡。面對霓虹燈嘅清拆,我會覺得好心痛好可惜。電影需要同生活連結,所以係無辦法可以阻止消亡嘅時候,我選擇用創作嚟將霓虹燈重新展現。」為好好展現霓虹美學,電影找來了老師傅作指導,務求如實地向觀眾呈現整個工藝的精髓。自13歲始學師,從事霓虹工藝接近六十年的唐師傅,回想起昔日香港篷勃的霓虹盛世便滔滔不絕:「全中國做霓虹管呢,上海係發源地。我都有喺上海做過招牌,佢哋有條街會同香港彌敦道競爭,街名我唔記得啦,總之佢哋本地人叫霓虹燈一條街,即係要靚過你香港。實在我去過上海等好多個大城市,無一個有香港咁多咁平均嘅霓虹燈,因為香港係儲咗百幾年。好定唔好就見仁見智,不過東方之珠呢,就舊陣時嚟計,最搶眼就係香港囉。」

唐師傅當年曾負責某酒店的霓虹招牌,招牌早年被清拆後,隨即換上帆布招牌。他直言覺得新的設計「好鬼醜樣」:「對於老一輩嘅人,個招牌對佢哋嚟講係重要㗎,係代表佢哋個人。而家呢個政府,唔知點解咁唔鍾意個街咁多霓虹燈五顏六色。(當時)英國實在忍咗我哋呢行百幾年,先有呢個效果,先有呢個街景,英國都冇咁多(霓虹燈)㗎。」曾憲寧則認為現時整個氛圍就是失去了一種對生活品質及美感的追求,這也正正影響著電影的美學,「我嘅作品都好鍾意用好多顏色,因為顏色好容易表現到一個氣氛或者情緒,而霓虹燈咁多唔同嘅顏色,係好幫助到用畫面去講故仔。八、九十年代嘅電影,畫面之所以咁豐富,其中一個原因就係因為個街景好靚。有好多經典電影都用咗霓虹燈嘅元素。例如王家衛嘅電影、《古惑仔》系列、《天若有情》都有。你唔需要用美術再陳設啲咩,因為師傅已經幫我哋陳設咗成條街。所以而家比較頭痛啦,因為個街景唔再靚啦!」留不住消逝的燈火,只能用電影記錄僅有的美好,當不能再擁有時,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忘記曾經的點點燈光。

提起香港的霓虹夜色,除了懷舊之外,其實當中也包含了一代人的情懷和態度。曾憲寧於資料搜集期間曾向眾多霓虹師傅求教,經過密集的相處交流,她笑言師傅們的個性實與霓虹燈同樣老派。唐師傅專注於霓虹製作多年,現在看來駕輕就熟的高超技藝,源自經年孜孜不倦的練習與探求。他說年輕時若是遇上技術難題,便會「打爛砂盆問到篤」,問遍眾多師傅和專家,互相討論切磋,甚至在睡夢中也總是在解決製作難題。正如戲中的阿鑣(任達華飾),同是老實正直、堅毅不屈的老好人:「我同某啲師傅傾計,唐師傅都係啦,佢會鉅細無遺分享哂自己識嘅嘢俾你知。有啲師傅就坦白到,連一個工程收幾多錢,減哂佢嘅物料、人工、車費、飯錢,計哂條數俾我知。咁我就話,咦師傅你收咁少錢但做咁多嘢,佢就話:『哎,食咗人哋隻車咩?』相比起而家成日強調利益最大化,要賺盡,師傅佢哋真係一班默默低頭,做好自己嘅事,唔追求曝光或者眼球喺自己身上嘅人。呢一種做人態度,真係好值得我哋呢一代人去尊敬同學習。」原來,這種老派情懷,更是一種做人處世的哲學;這份執著,促使他們不惜以一輩子時間致力做好一件事、或一門手藝,最後為這個城市,打造出一個曾經光芒四射的時代。也許我們懷念的,不只是那些生輝的閃閃霓虹,更是老一輩香港人所擁有的真誠與浪漫。

無意強調懷舊

隨著社會轉變,講求細緻手藝的霓虹招牌,漸被廉價便利的LED與帆布招牌所取替。而屋宇署嚴格的新規例,亦使眾多屹立多年如油麻地「冠南華」、尖沙嘴「太平館餐廳」、深水埗「南昌押」等,富有歷史價值的霓虹招牌黯然滅燈,昔日燈影漸成回憶。《燈火闌珊》以霓虹燈訴說城內的種種失去故事,固然盼能藉著色彩斑斕的影像,喚起大家對工藝的關注,但曾憲寧卻從不打算以電影故意懷舊:「其實我拍霓虹燈唔係想講一個懷舊嘅主題。對我自己嚟講,電影都係關於現時嘅生活,如果個主題係同而家嘅生活冇連結嘅話,我就覺得個意義好似唔係咁大。我都想提醒大家可以多啲關注呢個工藝,呢個代表香港嘅icon,從而希望可以盡量保育到啲好有代表性嘅招牌。正如而家好多年青人係想嘗試學返霓虹燈呢個工藝,佢未必可以喺返街道做一個好大型嘅招牌,但可以成為室內裝飾,或者舖頭裡面嘅裝飾,或者係藝術品,咁都係另外一種文化傳承嘅展現,當中嘅價值因為咁而能夠再次生存落嚟。我覺得呢樣嘢亦可以放諸喺其他嘅文化或者事物裡面。」

 

Text:KW & Je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