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路山旮旯》是岑珈其繼《非同凡響》之後,再次擔正男主角的電影。但由於製作預算只有200多萬,所以在宣傳方面並沒有太多經費,以至電影剛上映的時候,沒有太多院線支持。「連我自己住咗32年嘅屯門,都冇一間戲院係有場次。」幸好製作團體十分用心,不斷舉辦謝票活動,吸引觀眾入場支持;再加上網友們傾力推廣,情況才開始改善。屯門的地標戲院「巴倫紐」和「嘉禾StagE」在電影上映後的第二周增加了場次,讓作為土生土長屯門人的珈其,終於有機會親身跟一眾「同鄉」(屯門街坊)交流。因為他知道能夠「自己做主角」和「在屯門謝票」兩件事於同一個地點發生絕不容易。
上個月電影的票房好不容易超過了600萬,算是勉強可以回本,但大家對珈其的支持仍然有增無減。珈其感動之外,也很激動,因為看著票房的上升,他終於能夠肯定自己當初入行做演員的決定並沒有錯。而這個契機原來亦與屯門有關,正如他所說:「如果唔係喺良景邨長大,我嘅人生可能會截然不同;呢度真係畀咗好多養份我。」
我鄉下喺良景 屯門已是成個世界
珈其形容良景邨是他的鄉下,但其實他並非良景邨居民。「我住嘅嗰個地方叫新圍苑,但由細到大都係同人講,我住良景嘅。因為屯門人人都知良景喺邊,但就冇人識新圍苑,會問:『係咪嗰啲村屋嚟㗎?!』」良景邨位於屯門西北部,而新圍苑就在良景邨旁邊。這裡原本是客家原居民的村落,叫良田村。良田村旁邊有另一條村叫新圍仔。後來配合新市鎮發展,理民府讓村民遷至屯門新墟一帶後,就開始建興公屋,包括了今天的良景邨、田景邨和建生邨;至於新圍苑便是因新圍仔舊址而得名。新圍苑晚良景邨兩年於1990年落成,亦即是珈其出生那一年。自此他的人生就與屯門和良景密不可分。
「好得意嘅地方就係,我啲阿哥同家姐,係喺安定邨嗰邊出世,直到爸爸媽媽成家人搬去新圍苑,我就出世,嗰度當時剛剛起好,所以基本上我幾大,個屋苑就有幾大。然後不論我讀幼稚園、小學(香港紅卍字會屯門卍慈小學)、中學(新會商會中學),都係喺良景邨之內。所以呢個地方畀我嘅感覺係:『我真係覺得呢度係我屋企』、『我嘅家』。即係有啲人成日問:『你鄉下喺邊?』我會話:『我鄉下喺良景!』去交代呢件事,哈哈哈。」
童年的珈其會往菠蘿山上跑,在良景邨的球場上踢波,「基本上成條邨嘅所有範圍都有玩過,甚至細個拍拖啦,打交啦,畀警察逗啦,所有事情都係嗰度發生。」一直到中學才首次離開這個屋邨,向屯門出發。「會同朋友去下屯門市中心,又會去屯門碼頭燒嘢食,或者係去黃金海岸沙灘游水。其實屯門真係好大,係大到,細個唔識嘅時候,會以為『世界』就係咁。因為我哋可以唔使出去市區,我想玩、我想食、我想買,其實嗰度有齊晒。直到個人大咗,開始讀書喇,先知道原來香港有18區,原來屯門只係新界區其中一忽,旁邊仲有天水圍同元朗。」
拖鞋既是特徵也是青春痕跡
到底「良景人」有沒有一些特點?簡單而言就是「有冇樣睇」?珈其答有,但並非「睇樣」,而是「睇腳」。「幾肯定一樣嘢,我唔知出面嘅人點樣啦,我哋住良景嗰班,由細到大,成班同學仔只會著拖鞋落街!好得意呢,一着鞋,就代表要去遠行。踢波就冇辦法啦,一定要着白飯魚。但除咗踢波、返學之外,任何時候,我都係踢拖落街嘅。」難道新年也是「踢拖」去拜年嗎?不可能吧!「大時大節,我哋一定會跟阿爸出去黃大仙搵我婆婆拜年,然後返到嚟,啲人就會成班約喺屋邨樓下賭錢,就係大年初一嗰一晚,你先會喺街上見到大家着住靚衫靚鞋,去到初二,繼續落樓下賭錢,已經全部係着拖鞋。」
當穿拖鞋變成日常,耗損率自然就會高。但因為小時候大家都窮,所以也特別珍惜這對拖鞋。「唔知你有冇聽過,以前有個牌子叫『SF』嘅膠拖鞋,鞋底係黑色嘅,鞋面係白色,我諗基本上一個月就會換一對。我哋會着到平晒、蝕哂,就算白色嗰塊面目甩咗,都會用火機燒,然後黐番,或者擰兩粒螺絲落去,鑽實佢,叫做整番好。」當時珈其與一眾邨友,加起來大概有20人,晚晚都會落去樓下坐,到商場玩。20個人就有40隻拖鞋,所以一定要在鞋面加上標記,有些男生會將故作有型,將整個白色範圍填黑;有些女生會劃上心型符號,至於珈其,就選擇最簡單的方法:寫名。「講出嚟你會笑㗎喎,以前有個名叫做『龍其仔阿虎』,好MK。」他說這是以前為自己ICQ帳戶起的網名,「亂作」而來。「覺得好似個名長啲會型啲啦,然後又有龍又老虎,好威啦……呢個名去到今時今日,我啲中學同學都會久唔久拎出嚟笑下。」
從反叛街童到初入行拍電影
珈其說自己讀小學的時候是個乖乖仔,「放學之後瀡一陣滑梯就立即返屋企」。但升上中學之後就變得很反叛,「一放學就會去公園玩,或者上朋友屋企打機,然後大家各自返屋企食飯,去到夜晚8點就再落去乒乓波枱度HEA,起碼12點先返屋企。阿媽起初好驚,但因為當時冇手提電話打,唔知個仔係咪失咗蹤,好彩啲酒樓開到10點幾11點,入面有固網電話,我哋成班人就會喺呢個時間,打電話返屋企報平安。」晚晚落街玩,到底玩啲咩?珈其直言:「完全冇!你當個目的就係打發時間,但又唔完全係為咗咁。總之就係覺得,呢個習慣好得意。如果嗰晚冇落去,就會覺得:『死啦,我係咪Miss咗啲咩呢?』、『有冇啲咩趣事發生過呢?』,或者『會唔會有人講你壞話呢?』。同埋我哋有男有女,總係有啲女仔你係會鍾意啦,你又會諗:『今日冇見佢,唔知會唔會被第二個人追咗呢?』,所以晚晚都落去坐,阿媽亦都迫於無奈接受,我諗去到中二三打後,跩到係凌晨三四點先返屋企。阿爸成日都鬧我:『你當呢度係酒店呀?』、『屋企係咪有針呀?』,但有咩原因要咁呢?真係唔知,可能就係細個反叛。」珈其說,與太太剛相識的時候,她都曾這樣陪著自己到街上坐,還足足坐了一年。
良景邨範圍不少,有不少公共空間,隨邨內的小朋友年紀漸大,這些地方入夜後就成為他們的聚腳地,他們各有地盤各有名堂,與珈其相熟的這班叫「波枱」,以新會商會中學旁邊的兩張乒乓波枱為立足地;另一有班後生仔,年紀較「波枱」的大,因為以五人足球場作據點,故名「五人場」。他們各自知道對方的存在,但河水不犯井水,甚少來往。直至2016年2月,良景邨小販與領展管理員發生衝突之後,這班邨民才不分黨派,聯手悍衛小販檔做生意的權利。「成條村嘅人都落去撐,同領展嘅人嘈……當時最激烈,係試過有邨民同啲外判管理員打交,但警察一嚟,就冇啦。因為警察都係幫嗰邊,所以就輸晒囉,嗰陣時都好灰心㗎,但總算見識到良景邨邨民咁團結,從來未試過。」
至於「坐街」這個習慣,珈其說自從遇上麥曦茵之後,就慢慢減少了。「第一次真係見到阿曦,其實係喺屯門碼頭,唔係良景,但同良景又有關係。因為嗰時我哋太跩,有個外展社工負責跟進我哋。呢位社工又認識『五人場』果班人,其中一位就係阿曦個表弟。嗰時阿曦準備拍《烈日當空》,就問佢表弟會唔會可以喺良景搵到啲街童,話想知啲𡃁仔諗乜,最後就搵到我同林耀聲,然後約咗我哋去屯門碼頭傾計。個緣份就係咁嚟。」亦因為這段緣份,當時16歲的珈其首次在大銀幕亮相,更因此勾引起他對演藝事業的興趣,開始主動尋覓試鏡機會,幾年間便曾參演多部香港電台拍攝的劇集,亦在多部電影裡擔任配角。但直至2015年參與了《點五步》的演出後才較為人熟悉;後來珈其在多部VIU TV的電視劇裡,包括《教束》、《地產仔》、《IT狗》等,都能大放異彩,其演技終得到大眾的認同。當中有份參與的綜藝節目《膠戰》,更讓他以「爺爺」的花名深入民心,在拍攝當天,即使戴著口罩,很多邨民還是認得出他,主動上前詢問「爺爺」合照。
回顧演員這條路,珈其說特別想多謝兩個人,第一位當然是導演麥曦茵,另一位就是廖啟智。「智叔的離開對我打擊都唔小,因為佢喺我演藝生命入面好重要。佢係一位十分之好嘅前輩,幫咗我好多。我都有少少覺得自己其實幾似智叔。因為我同佢好似不斷都係做配角,但原來做配角都可以做到好似佢咁好,得到好多人認同。講真,一直以來我都冇真正讀過戲劇,真係一個喺片場大嘅紅褲仔,只能夠一路拍一路學。所以我覺得自己嘅演技唔係真係好好,希望嚟緊有機會可以再進修一下,同埋希望自己可以喺演技上有多啲突破。所以我希望可以有一日能夠好似智叔咁叻,成為一個專業演員。」
誓與家人經歷高低 靜待好事不想移民
在屋邨長大的珈其,成為演員之後,才發現其非常貼地的成長背景,原來間接令他變得不怕失敗,唔怕被人睇唔起,亦會睇唔起自己,所以可以更加堅強地追尋自己的夢想。「可能呢個就係所謂嘅養份。我自細就知道我唔需要扮咩偉人,更加唔會覺得自己係咩上流社會嘅人。正正因為我喺屋邨長大,我唔覺得係一件羞家嘅事,所以當俾人話:你又唔高大又唔靚仔,學咩人做演員吖?我又會覺得:係呀,冇問題呀,你咪講囉;我屋邨大嘅,怕咩你講,我開心咪得囉。可能就係呢樣嘢,令我變得比一般人堅強,抗壓能力好高。」
這也是為什麼在珈其心中,良景邨是如此重要。但這個「鄉下」再重要,也重要不過在這裡生活的人。能讓珈其真心愛上這裡的,說到底,始終是人。「其實對環境不滿,我諗好多人都有。但真心,你問我,點解咁鍾意良景邨呢?就係因為啲人囉。因為我喺呢度長大,我喺呢度認識朋友,呢度有好多我熟悉嘅人,包括隔籬鄰舍,包括我由細玩到大嘅兄弟。我諗係啲人,令我愛上呢個地方!呢個地方亦都係因為人,所以有人情味,所以我先會覺得呢條邨好住、舒服、開心。因為你喺呢度經歷咗太多嘢。」
由良景變成屯門,再由屯門放大至整個香港,珈其始終放不低在這裡一起生活的「家人」。「移民,絕對有諗過。但只限於諗,因為小朋友,都有諗過阿仔長大之後係咪可以畀佢有更加好嘅生活。但諗諗下,我都覺得自己真係好鍾意香港呢個地方,所以覺得冇需要真係移民。我願意同太太同個仔喺香港一齊經歷落去,甚至我有一絲希望,話唔定香港可以變番好呢,甚至愈來愈好,好過以前呢?所以我就冇再諗移民嚕!」
INTERVIEW:游大東、KW、Nico Tang
TEXT:游大東、Nico Tang
VIDEO DIRECTING:KW
CAMERA:Kayan Wong、Joffe Cheung
VIDEO EDITING:Joffe Cheung
PHOTOGRAPHY:Tyler Li
HAIR & MAKEUP:Carmen Chung
FEATURING:林耀聲
SPECIAL THANKS:古sir、王sir@新會商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