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ty Chick 鹽焗雞 音樂使fuck girl學懂愛

也許與很多樂迷一樣,認識鹽焗雞(Salty Chick)的契機,是她在2021年推出的第一張專輯《Sorry I’m a Fuck Girl》。這位emo fuck girl的音樂時而風流,時而傷悲;一把嬌柔女聲,唱出女性視覺下的情與慾。假如當時有人好奇她為何總是描寫性愛,她大概會以「因為我身體只剩下這些愛」來回答。

三年過去,雞姐在去年底交出《使人生change雞湯》這張三專,脫離舊日的情色框架,誠實面對自己當刻的狀態;除了唱出對成長的感悟、無奈與瀟灑之外,同時也對「愛」這回事投放了更多信任——

「成長嘅過程令我明白,愛情同愛係唔一樣。愛情裡面可以有愛,但愛其實係『相信』同『希望』:信呢個世界會變好,信自己會變好,希望將來會過得好啲。」

鹽焗雞的起點與轉捩點

「我都玩咗好耐音樂,而家去到個位置係,點講好呢,好難形容,所以要用啲歌去形容。你明知可能繼續做(音樂)落去都係差唔多,但係又已經變咗生活嘅一部分,冇得唔繼續做。」

「鹽焗雞」這個身份,始於雞姐六年前在SoundCloud發佈〈我唔要男人只係需要撚〉這首歌。成為鹽焗雞之前,這位女生早在十多歲便習慣以音樂紀錄零碎想法,為的是把實體日記化作母親難以偷看的歌詞與旋律;成為鹽焗雞之後,寫過那些關於性關於愛的故事以後,她坦言這種生活的確是挺好玩,可是不太好受。同時亦開始察覺,原來沉迷性愛,不過是一種逼使自身領悟某些「必須領悟的事」的手段;務求以麻木感官與自我傷害,去加快終結輪迴,殊不知卻因而墮進死循環:「出完第二隻碟之後,都灰咗一排。嗰段時間我開始食抗抑鬱藥,成個人戇戇鳩鳩,寫唔到歌⋯⋯我覺得『鹽焗雞』呢個人係一個好嘅artist,但成為呢個人係唔開心。」

再次懂得與「鹽焗雞」相處,全靠一次live show。那次雞姐看見許多十三、四歲的𡃁妹來聽她的音樂,她們一個人來,卻在演出中找到同樣處境的大家,最後一堆女生柴娃娃笑著離場:「我好似見到以前嘅自己,以前我十三、四歲都係好emo,呢個年紀聽得呢啲歌都唔慌『好人好者』,但嗰陣我冇一個community,或者至少喺香港我冇呢啲歌聽,我覺得好孤獨,會覺得我係咪奇撚怪呢?但原來奇撚怪嘅唔係我哋,係個世界,有呢個世界先會產生到咁樣嘅人。嗰陣(live show)我就開始諗,我啲歌難得有人聽,難得有一個community,咁可能我有呢個義務,去帶啲希望俾大家,所以就寫咗最近隻《使人生change雞湯》。」

雞姐在推出二專時說過「原來原諒自己、放過自己、接受自己,比做自己更需要勇氣」。她回想過往的自己,比較看重如何能夠逃離這種fucked up生活;直到製作三專,才漸漸能夠坦然接受這個混亂卻真實的自己:「原來我係會長大,原來我係可以走出呢個輪迴,咁唔代表我老咗悶咗,而只係一個唔同嘅自己。寫咗咁多歌,我覺得好開心,好似將一啲痛苦,轉為一首好聽嘅歌,而呢啲歌又連結到其他人,咁就已經好好。」

「鹽焗雞」的起點,是〈我唔要男人只係需要撚〉這首歌,時至今日,這首歌亦印證了雞姐對自身看法的轉變:「我經歷過一段時間,覺得第一隻碟真係好難聽⋯⋯以前我聽番〈我唔要男人只係需要撚〉係會尷尬,但呢排就覺得大家一齊唱真係好啦,好開心好感動⋯⋯一個沖緊涼諗嘅idea,原來可以係男女老少嘅共同message,係一件好可貴的事,用錢都買唔到,所以我又重新擁抱番呢件事,覺得好彩嗰陣有做到呢啲音樂,好彩嗰陣真係咩都唔理,照出歌。多謝嗰陣嘅自己。」

愛情是人類的closest distance

話及愛情,雞姐回想起青春期的自己,見一個鍾意一個,每次都覺得可以與眼前男生走到最尾,一生一世。她笑指當時的自己好核突,十足戀愛腦,可是隨即又羨慕起這位為愛大無畏的女生:「而家係好難去鍾意一個人,你會分得清咩係chemistry(互相吸引),咩係compatibility(和睦相處)⋯⋯慢慢會接受原來冇嘢係永恆,enjoy the moment就好啦。」

雞姐坦言,在製作頭兩張專輯時,她基本上不相信「愛」,只願意甚至是只可以相信自己:「點樣理解愛情呢件事呢⋯⋯我覺得係closest distance,係Intimacy(親密關係),而我好怕Intimacy⋯⋯當你好想了解一件事,但你又好怕呢件事,點樣可以用最安全嘅距離去感受?就係扑完就算囉。」

2023年推出的第二張專輯《十個陌生的熟人》,雞姐以她與十個陌生人的相處與性愛關係,繼續去探討寂寞與情慾。把性愛直接成為靈感來源,使她將親密關係由「扑完就算」演化成「寫完首歌就算」,好像每個眼前人、每段經歷,都僅是她的取材對象,僅是她的版稅來源。這使她反思自己對愛與親密關係的恐懼與麻木到底從何而生,換句話說,就是鹽焗雞這個fuck girl形象到底是從何時誕生?

也許是來自童年時期的種種創傷與不知所措,來自青春時期的種種經歷與有口難言;導致雞姐自此墮入輪迴,無法抽身,動彈不能。

使她開始覺察到這種輪迴狀態,使她開始正視與接受自己的,是她最愛,也最為相信的音樂:「咁耐以嚟,我堅持到做音樂,或者堅持到唔好做一個壞人,我諗應該係因為對世界有愛,相信世界會變好,相信人性未必真係咁差⋯⋯我覺得音樂真係好好,你面對緊再差嘅事,你都可以將佢做成一首好歌。如果我哋可以套用呢個技能喺生活,其實係可以好強大咁去面對世界。所有最差嘅事,都有佢靚或者有趣嘅地方,都有可以學到嘅嘢。」

香港是個寂寞之城

「好多人好幸運,一出世就已經喺充滿愛嘅環境,咁佢大概好自然就會識得去愛;如果我哋冇咁好彩,記住唔係你嘅錯,只係你咁啱冇遇過呢件事。但我覺得愛係存在,你可以自己俾自己。」

雞姐身為一個在英國生活的港人,深深覺得香港,甚至整個東亞,都是比較「收收埋埋」。沒有足夠的空間,也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表達真正的自己。

「香港社會,細個邊有人會問你想點,讀書嗰陣都冇人問過你『你係邊個』,好似到我哋讀大學嘅時候,先第一次問呢啲問題。大學係一個好好嘅環境,可以探索好多嘢,但可能四年後你就要返工,更加冇機會問自己係邊個。連自己係邊個都唔知,都唔知可以點做自己。」雞姐補充,外國人的約會文化,習慣先有足夠相處,不斷溝通不斷交流,甚至做畢所有伴侶該做的事,直至雙方都認為真的適合,才會真正確立戀人關係。相反,也許香港人自小較少表達自身,與周邊人的連結亦相對較少,以致大家都急於在愛情裡尋找情感寄託。渴求愛,卻不熟悉愛——

「我覺得愛情係逃避孤獨嘅一個方法,例如拍散拖,或者Tinder識人,不過係想有人陪自己睇戲,搵個人去旅行,做一啲拍拖嘅行為,其實好正常,但以前我會睇唔起呢啲,覺得好多時只係我哋想逃避自己,唔想見到自己,所以先搵個人鍾意。」直至雞姐後來搬至英國生活,才發現這裡的人很願意與人建立連結,對「沉船」這件事亦不會太抗拒,對愛的討論相對較開放,也較自在。

話及到此,雞姐提起前陣子有關「觀塘海濱」的討論。看見這群青少年,她笑言覺得好MK,可是同樣也覺得好型、好正:「MK係正㗎,MK係一個願意做自己嘅表現,唔理人哋點睇。可能都需要有少少MK,人先可以成長,如果你錯過咗唯一可以MK嘅階段,咁當你大個咗,做某啲事嘅時候,可能相對上會重衰。喺嗰個階段做MK事,我覺得幾有趣。」

雞姐補充,MK與情慾、情愛一樣,其實不一定要探索,可是假如你對其有渴望、有幻想,希望能靠近多一點點的話;那你可能需要多一些勇氣,勇於變得更MK一點:「我覺得將sexual同love分開啲,反而可以對love更加認真⋯⋯你要清楚自己幾時係casual,幾時係進入關係,唔好你其實係想要casual,對方係想要認真,但你又糊裡糊塗進入咗關係。大家都講出嚟,反而冇咁浪費時間,可以避免多餘嘅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