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雲:與韋家輝的奇妙默契
人物專訪
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主角:
劉青雲 ——《神探大戰》李俊
從 1993 年首次提名金像獎影帝,劉青雲名副其實見證著金像獎的 30 年變遷。回望過去兩屆,頒獎典禮受疫情影響,感覺這一年一度的盛事竟是得來不易。「我最深刻的感受,是電影作品會受到社會環境影響,而頒獎典禮又正正紀錄了那年曾經有過什麼電影。」他接著說:「但經歷了這幾年就更明白,並非所有事情都是必然的。現在有提名當然開心,因為你並不知道下一次會是幾時;不是指你未必再有機會提名,而是未必再有機會拍戲。」
劉青雲最初也沒想過,繼 2008年憑《神探》(2007)提名最佳男主角後,時隔十多年,如今憑《神探大戰》(2022)再競逐同一獎項。觀眾常將《神探大戰》與《神探》相提並論,因為兩者既似「續集」,但其實又是另一部獨立作品。劉青雲打趣地形容:「由杜琪峯(和韋家輝)執導的《神探》,與韋家輝執導的《神探大戰》,首先在造型上就很不同。以前的《神探》是相對斯文一點,就算很潦倒,都不是衣衫襤褸,這跟杜琪峯本身的打扮是有些相似的。相對而言,我在《神探大戰》的造型就跟韋家輝略為相似。你可以看到導演是怎樣將他們自己的一些部份貫注到角色身上。」
兩部作品既誕生於不同年代,亦見證了不同導演的處理手法。但青雲認為,最大的分別是世界觀,以及故事最終所帶出的訊息:「一個導演想說的是,人要如何面對命運;另一個導演則比較關心人是如何在命運裡打轉。」
韋家輝常被譽為鬼才編劇,而《神探大戰》是他磨劍多年之作,想必殊不簡單。但深知老拍檔脾氣的劉青雲則笑言,大家完全猜錯:「我沒覺得有什麼困難,因為根本就沒劇本,有什麼好得過演員拍戲不用做功課。」他形容《神探大戰》是一部連劇本這個概念都不存在的作品:「即使拍完了很多不同的場口,但我知道電影還未完成,還會一直再修改再補拍再配音。我猜韋家輝根本就沒有『完成』這個概念,純粹今日是 Deadline 所以就今日完成。如果不是這部電影『夠鐘』要上映,我應該還在補拍。」
默契,要從電視劇年代說起。劉青雲憶述:「韋家輝當時已經是電視台裡很出名的監製,拍過很多膾炙人口的劇集。但我發覺他從來都沒想過找我拍劇,啊原來又不是,很多年前拍《新紮師兄》,他就是編劇之一。我們很早很早就已經合作過,原來韋家輝也早就知道電視台裡有個名叫劉青雲的人。當然,那時我怎會有得揀他的作品,是他揀了劉青雲。」
數十年後,韋家輝與劉青雲這個組合,情誼依舊,而韋家輝在自己視作里程碑的作品中,仍然揀了劉青雲。「他喜歡將一些東西交給你,然後就看你怎樣演繹。如果你是這樣演,就會啟發他繼續發展下去,當年拍電視劇《大時代》也是這樣。頭一兩日拍攝,根本無人知道可不可以這樣演。他就一邊看著演員怎樣演一邊寫角色。」
當然,劉青雲的電影生涯,並非只有韋家輝。歷來演過無數不同題材、不同規模的作品,劉青雲坦言,除了要有好劇本外,更難得的是要有好時機。「我很幸運遇到很多寫得出色的劇本,但很多時候去選擇一個角色,是關乎自己那段時間想做什麼。例如有一段時期,我拍了很多喜劇,就算拍喜劇的時候我不開心,但觀眾覺得好笑,我也會開心。只是拍到某個程度,連自己都覺得自己不好笑,那我為何仍要繼續拍呢?很多時候我會想自己現在想要做什麼,即使遇到好劇本,但不是我現在想要演的,就不能勉強了。」
唯一不變的是,劉青雲專注演戲,只有想演什麼角色的自覺,卻從沒打算為自己換個角色,做導演或是其他幕後崗位。「可能大家對我有過很多美麗的誤會。就算在拍戲過程裡,會給予很多意見,也確實有很多人曾鼓勵我去當導演,但我覺得自己要有一個故事或訊息想表達出來時,才會去當導演。」劉青雲接著說:「而且,當導演就代表你要跟許多人解釋,到底你想要什麼,然後要等對方做到你想要的。這不太符合我的性格,我不懂跟人表達:『我不是要這些,是要另外那些』,或是『我不只要這些,在這些之中又要有那些』。所以我還是喜歡做演員,做演員簡單一點 。」
自言不擅長表達個人看法的劉青雲,特別佩服現在許多剛冒起的新導演、新創作人:「因為他們一定會將一些新的想法帶進來。更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新人在這個行業裡繼續創作、競爭、比拼,這裡才會有生機。以前我就經常笑金像獎,為何每一年又是見到那幾個老朋友,現在有新面孔加入,這個派對感覺才更熱鬧。」
INTERVIEW & TEXT BY 紅眼
PHOTO BY PHOEBE WONG